台北馬偕醫院被控涉嫌惡意資遣「跨性別」員工,院方一再否認與性別歧視有關,卻再度凸顯跨性別者的困境。反觀台北市復興高中,卻准許跨性別學生穿女裝上課,營造多元性別的友善校園,創下高中首例。
十九歲的「小儒」雖有男兒身,卻錯置著女性的靈魂。真實生活中的他,身材纖細、頂著一頭金黃色長直髮,穿著走日系哥德蘿莉風,隨身配備從手機、化妝包到化妝鏡,全是最愛的粉紅色;但長期在學校都必須「扮演」男性角色,放學後才能「變裝」做自己。
復興高中校長呂豐謀說,「小儒」正巧碰上男女分班最後一屆,處在男生班的他外表與其他同學無異,只是舉止多了分陰柔氣質;他在高二提出休學,家長與學校都以為是課業適應不良,直到「小儒」說出自己的性別困擾,向學校爭取穿女裝的「服裝權」,校內經過多次個案會議討論,最後尊重學生的性別選擇,讓他能在學校穿女生制服,以最自在的方式走在校園。
「校規只規定要穿制服,沒規定穿男裝還是女裝。」「小儒」說,三年前就無預警穿女生制服到校,不僅老師反彈,甚至有不認識的同學當面大罵「死人妖」,讓他一刻都不想留在學校;如今能正大光明穿女裝,對他而言,「本來就是該做的事情,還晚了好幾年!」
他說,小學時始終不明白,為什麼男生不能穿漂亮的紅格子裙,非得穿難看的藍色制服;他也覺得男生上廁所站一排小便很噁心,但當時只知道「和別人不一樣會被笑」。上了國中,他周遭聊得來的都是女性,卻沒有絲毫動情,更確定自己性別傾向,但因為是家中獨子,不想讓父母失望,選擇演好大人期待的角色。上了高中碰上男女分班,是他口中的「地獄」,無論上游泳課在眾人面前穿泳褲,上完體育課同學都直接在教室換衣服,都令他相當不舒服;他每天上課都躲在教室最角落,只想趕快下課。
去年「小儒」重回學校,女裝打扮依舊引起不小騷動,有些學生下課就到他的班上東張西望,也有老師不以為然「打扮這樣要幹嘛」,但熱潮過後也就習以為常了。他知道,無法改變所有人的觀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自己必須更努力。
戲劇班三年級黃詩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與最自信的樣子,其他人無權干涉,更佩服「小儒」的勇氣。高二的崔永萱也說,生錯性別已經很辛苦了,支持學校開明的作法。
即將邁入廿歲的「小儒」,今年也將參加學測,希望能朝服裝設計、特殊彩妝領域發展;他的成年最大心願是能改名、接受正式的變性手術。 「和大部分的人不同,不代表他就是不對、不好的。」復興高中校長呂豐謀說,傳統性別二分的刻板印象下,許多性別傾向游移的學生選擇在校園中壓抑或隱藏,隨著社會走向成熟與多元,多元性別教育應從校園開始,尊重與支持孩子的多元性別傾向。
初期也面對校內部分老師的反彈。輔導老師張國珍說,這樣的改變對傳統觀念的老師帶來衝擊,除了事先加強溝通,引導老師了解孩子的為難處,也強調這絕非給孩子「特權」,而是在尊重天生差異下,仍遵循學校的規範。輔導室一方面邀請跨性別團體到校宣導多元性別觀念,也協助學生做好現實面的心理建設,「社會上就是有人永遠無法了解與接受跨性別者」,這也是他未來出社會必須面對的。
「這樣的孩子真的很辛苦,從發現自己不一樣,去了解、接受自己的不一樣後,又得與家人溝通,那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張國珍說,做為教育單位,學校原本就該協助孩子面對困難,而非增加更多負擔;最怕的是學生將困難全放在心底,並以其他行為表現性別上的焦慮,必要的協助反而進不來。
呂豐謀說,過去校內也有個性孤僻的學生,在校三年堅持長髮掩面。站在提供學生適性發展的角度下,應了解學生的本質與需求,公領域部分,只要不妨礙、影響到別人的權利,學校理應給予尊重與支持。
家長王立昇說,如果單獨一個學生特立獨行恐怕會造成其他學生在學習上困擾,校方最好趁此機會教育,學習尊重彼此。
(自由時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