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大學學雜費喊漲


教育部學雜費調整方案出爐,公立大專院校最高可調漲十%、私校則可調漲五%,大學多樂見學雜費鬆綁,家長與學生則是罵翻天。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經濟這麼拮据的時候,完全不合適!」
教育部耗時五個月研擬「常態性大專學雜費調整方案」,號召組成「常態性學雜費調整工作圈」,但高教工會痛批「假研議、真調漲」,拒絕與會。
吳福濱質疑,全家盟數度要求教育部計算出成本,「漲在哪、花在哪,數字都不清不楚,五%從何來?」最近一次會議於九月舉辦,並無調漲幅度,「不能只為了急著送立法院過關,就天馬行空;如果未來要成為固定的浮動機制,更應該謹慎計算成本。」
台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會聯盟召集人林家興也直呼離譜:「流程還沒跑完,就擬出要送公聽會的版本。」
至於「漲公校、補弱勢」方案,林家興說:「全國公校學生佔三成、私校佔七成,漲少數學生的學費補弱勢,這是用弱勢生當障眼法。」
大學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成員董泓志也批評:「弱勢補助只是藉口,用來妝點調漲學費的門面!」若真要補助弱勢,應透過國內稅制的重新規劃與分配,而不是漲學費,「公校漲學費用來填補教育部抽走的經費,教育成本怎可轉移為個人承擔?」
但大學學雜費凍漲多年,台大教務長表示:「真的撐不住。」樂見草案補助弱勢,但希望調漲部份能盡量用在原來學校。成大則表示,短期內未計畫調漲學雜費。
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世新大學校長樂觀其成:「非常希望方案能落實。」

無圍牆校園 議員兩極論戰


縣政府推動學校社區化,將校園圍牆拆除改以綠籬替代,在議會引起兩極反應。縣議員莊玉輝認為,校園安全沒保障,建議恢復圍牆,梁新武則說,學校社區化是好事,只要安全設施完備,值得推廣。
莊玉輝表示,他接到很多老師反映,以綠籬代替圍牆,學生隨便就可以跑出去,尤其國中孩子管不住,外面的人也可以隨便進校園,讓老師壓力很大,責任如何承擔?家長也擔心,把圍牆拆除等於自我繳械。
梁新武認為圍牆不可能減少犯罪發生,如果擔心小朋友安危,可以和警方合作,而不是因噎廢食,築起高牆,不和社區交流。
教育局長表示,傳統圍牆看似不易進入,但無法防範有心人士,可能造成死角,開放式綠籬使校內外透明度增加,可拉近社區、學校距離,讓社區更關注學校狀況,反而更安全,以往死角很多,民眾隨意丟棄垃圾,改成綠籬後就減少很多。已請學校警衛搭配監視系統,做好安全管控,並教育學生不要隨意和陌生人接觸。

學校圍牆要不要由綠籬取代?真正應該思考的,應該是校園安全維護及管理。
九二一地震震倒中部不少校舍,教育部結合學者及建築專家共同推動重建計畫,考量孩子發展的適性需求,打破傳統校園格局。包括台中市石岡區的土牛國小、南投縣埔里鎮水尾國小、中寮鄉和興國小、至誠國小等,沒有圍牆,操場也沒司令台,少了禁錮氣氛,也和社區分享空間。
楊梅巿的楊明國小,新建時也是綠籬圍牆,結果多次發生精神異常者潛入,躲在廁所等偏僻角落,騷擾學生安全,因此學校又把水泥圍牆築起來,封閉各個側門。
其實,宵小若要翻牆,即便銅牆鐵壁都會翻過去,圍牆要不要打開不是重點,校園安全管理應優先討論。

2012年10月22日 星期一

監院查基測零分學生背景


監察院發函教育部,要求調查國中基測寫作測驗、英語、數學三科零分考生背景,並要求老師寫報告,提供考生姓名、家庭狀況、零分原因等,引發老師反彈。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監察院關懷弱勢是好事,教育部予以尊重,但不適宜涉及個人隱私,應該從大面向去了解學生狀況,不希望增加老師負擔。
今年國中基測寫作測驗、英語、數學三科共2千6百多人抱鴨蛋,引發監察院關切。
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調查出發點是善意,有助於補救教學、教育追蹤,已針對國中小國、英、數程度落後學生,進行補救教學的補助。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全球教育罷工抗爭


「反對教育經費削減,捍衛高教尊嚴!」台師大學生會不滿教育部持續減少大學補助,在校內懸掛「反教育商品化」布條,並宣布響應全球四十多個城市發起的「教育罷工抗爭」,一旦教育部決定調漲學費,將串聯其他大學展開大規模抗議。
台師大學生會長謝慧霆批評,教育部逐年刪減大學預算補助,大學淪為營利機構、企業的研發工廠,近來更打算將學費調漲基準交由各校決定,把籌措經費的重擔丟給學校及學生,忽略受教者及其家庭負擔。
台師大人文學社社長謝易澄表示,學校為了自籌經費,讓企業大舉入侵,壓迫學生受教及活動空間,以師大為例,免費的校醫、復健室都被拆掉,外包改建為對外經營的診所。因此,教育部應承諾「停止刪減教育經費」、「增加教育補助」,大學評鑑影響教授投入教學、研究的時間,應該汰換評鑑制度。
台師大主祕林安邦回應,各大學支出不斷提高,教育部補助又持續減少,只占師大所有支出的三成多,必須自籌經費,但會盡量維護學生權益。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中小教師列評鑑 未過就解聘


行政院會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將中小學教師評鑑正式入法,約二十萬名中小學教師必須接受四年一次的評鑑,如果未通過,且無法限期改善,可能面臨解聘或不續聘的處分,最快明年上路。不過,教師法並未明定教師評鑑指標與相關方式,採授權教育部擬定施行辦法,勢必成為爭議。
近年來,傳出多起狼師向學生伸出魔爪,日前台中市一名國中女老師被質疑,常在課堂抱怨私事,還向學生下跪說:「農曆七月,長輩跪晚輩,晚輩會折壽」,把學生當場嚇壞,導致家長要求校方立即撤換該名老師。桃園縣龍潭鄉三坑國小一名女學生,上自然課誤食氫氧化鈉強鹼,舌尖潰爛流血;校方發現,她曾詢問黃姓教師「可否食用」,老師竟回答「可食用」,導致學生受傷。
目前僅大學法強制大專教師要納入評鑑,由於十二年國教將於後年上路,提升教師知能是成功的關鍵之一,在家長、校長團體要求下,將中小學教師評鑑正式入法。
教育部教研會執行秘書劉仲成說明,教師評鑑目的是讓好的教師獲得肯定,原則上會和淘汰機制脫勾。初步研擬以學校為單位,每四年評一次,分為通過、未通過,未通過的教師必須提出成長改善計畫。草案也增訂,高中以下教師在校服務時間,應不少於學生在校作息時間。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現行不適任教師的淘汰機制,有許多模糊不清的地方,例如「教學不力」、「行為不檢有損師道」等。希望評鑑能更明確界定什麼是「好老師」,提供外界檢視。
教師法也修訂教師成績考核辦法,未來老師九成以上年年甲等,且必須符合三年內接受教學觀摩一次等八大指標,考績才可列甲等。
也有官員提到,學校若要調走不適任教師,反而要讓老師考績打甲,「否則考績只有丙,其他學校根本不會收」,造成教師考評制度被扭曲。
當教師認為行政措施損害自身權益時,除了可以提出申訴,也可以依照「勞資爭議處理法」申請救濟。

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從生活中實踐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不好教,六校配合學校發展特色融入品德課程,有學校設計「生活家存摺」,引導正向行為,也有學校週週選拔「有禮小達人」、「微笑之星」。
平溪國中推動「生活家存摺」,分成日常行善、學習闖關及校長大樂透三項,學生平日有好表現,任何一位老師都可以給點數;教務處每週配合各學習領域,提出背誦詩詞、籃球投籃等闖關學習,還有足為全校楷模的大樂透獎,最重要的是「記好不記壞」,以正向管教方式引導學生。累積到學期末的點數,可以選擇記功或參與獎品競標。校長鄧文南說,學生反應踴躍,像是拍賣會場,熱鬧不已。
育林國中平日的「愛校服務」,讓學生養成愛護校園的習慣;參與「鹿角溪濕地生態研習」、「山林教育」,從大自然中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還有校慶的「愛心跳蚤市場」、畢業典禮的「奉茶感恩」等活動。
崇林國中運用戲劇社團,由老師指導孩子寫劇本、DIY道具,在學校各種活動場合安排演出,年年獲得全國賽優等獎。校長謝建成說,戲劇把艱深的議題變得平易近人,提升學生的接受度,進而身體力行。
永和國小推廣糾察隊、童軍團、環保隊等服務學習團隊,和社區一起規劃與里長有約、與市長有約專訪,設計角色扮演、情境模仿、社會多元尊重等講座,讓學生有省思的機會。
直潭國小在校內進行身障體驗與服務、大手牽小手不同學年的照護,校外進行原民部落服務學習、身障病痛閱讀服務、老人關懷服務,建立品德價值觀及實踐力。
二重國小每班每週都由級任老師、同學推舉有禮貌、負責熱心、友愛同學或孝順父母的同學,推薦表寫上具體事蹟,在晨會上公開表揚為品德楷模王,當月獲兩次「有禮小達人」,則獲頒「微笑之星」。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牽涉利害 師生戀應迴避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學生如果未成年,根本沒有所謂「師生戀」,尤其是16歲以下的孩子,身體受到法律保障,做為老師,如果喜歡學生,更應善盡保護未成年者的責任,在成年前都不該逾越界線。
然而到了大學以上,學生、老師都已成年,有決定感情的權利,但師生間又可能有利害關係,如何拿捏更是難題。
馮喬蘭認為,雙方都是成年人,但教授常掌握學生的分數或論文,如果發生感情,一定要避嫌,不要成為論文指導老師或成績決定者,才不會讓感情蒙上不必要的因素。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也表示,師生間必然有成績、指導等關係,一旦有戀人身分,就得迴避,而情感部分基於雙方都是成年人,應該予以尊重,身體自主權則是私人行為,成年人應該對自己負責。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謝國清提到,站在家長角度,當然希望儘量避免,但如果師生都已成年,也只能尊重。

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守貞公約 墮胎影片 禁入校園


高市教育局發出公文,明訂宗教團體的課程不宜納入性別教育課綱,獲得婦權界肯定,宗教團體卻視為市府帶頭「性解放」,正反意見塞爆市長信箱。
九十三年曾爆出學校播放宗教團體發行的墮胎影片《殘蝕的理性》,血淋淋畫面讓學生不舒服,近幾年基督教背景的「真愛聯盟」又進入校園,鼓吹學生簽「真愛立約卡」,婦權團體質疑不妥,但教育機關沒有明確規範。
高市教育局依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決議,發文各學校:「貞愛立約承諾、守貞、拒絕婚前性行為及墮胎影片等宗教、信仰團體課程,皆不宜納入性別平等教育及性教育課綱內容」,要各校「慎選(蒞校宣講)團體性質」。
婦權會除有市府各單位代表,並邀請專家學者、婦女團體加入;參與決策的高市婦權會教育文化小組組長游美惠表示,宗教團體到校園宣講性平教育由來已久,但手法極具爭議。
婦權團體在「臉書」成立專頁,為教育局打氣。發起人劉育豪說,宗教團體進入校園舉辦守貞教育,態度很溫柔,卻只是一味把「性」定義成負面的東西,對懵懂的小學生而言,簽下「守貞公約」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簽什麼,「這種教育方式不是很奇怪嗎?」
宗教團體也透過網路發動支持者,寫信要求教育局撤回「性解放公文」;名為「真神是我的力量」部落格中寫到:「高雄市教育局明顯侵犯了家長保護孩子的權利與天職,要求學校全面封殺傳統良善的價值觀。」
教育局體健科長周明鎮說,教育局沒有預設立場,也並非禁止宗教團體宣講性別教育,而是要求內容應回歸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綱,讓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