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 星期二

文化國中推廣在地食材 (宜蘭)

  蘇澳鎮文化國中這學期參與縣府推動的在地食材推廣計畫,十月二十日才剛種下菜苗,全在第二天的蘇澳水災中沖走了,重新種下的蔬菜種子陸續發芽,學生開心不已。
  文化國中校長黃忠燦說,文化國中從民國五十九年就曾辦理營養午餐,許多老校友最懷念的,是當年為了營養午餐食材而在校園裡開闢的菜園。
  在地的無尾港文教促進會負責協助文化國中,主要指導老師是鍾茂樹,他在學校裡整理出兩塊閒置髒亂點開闢成菜園,由七年級一個班級與資源班學生認養。總共種了大蒜、紅蔥、白鳳菜、芹菜、芥菜、高麗菜、豌豆、萵苣、蕃茄、小白菜、青江菜等,含括根莖類、葉菜類、蔓藤類等當季蔬菜,十字科蔬菜的蟲害比較嚴重,他們也種了一些,不噴農藥,還會安排學生到菜園捉蟲來觀察。
  他們還遭遇過鳥害,白頭翁來吃掉菜苗,在鍾茂樹帶領下,還利用落葉堆在畦溝,抑制雜草生長,或做成堆肥,學生們已經能經驗老到地幫菜苗噴灑液肥。
  黃忠燦說,這項計畫可以節省營養午餐的費用,但更深層的意義是讓學生從中學習,懂得惜福,包括減少食材運送,符合節能省碳的環保議題推動。

(自由時報)

卡通公民課 (雲林)

  雲林縣土庫國中教師陳韻紫以卡通人物為主角設計教案,貼近生活的情節取代教條式授課,將法律知識及法治精神融入誠信教育,獲教育部誠信融入式教案甄選國中組特優。
  多起女童性侵輕判案件,引發社會質疑法官公信力。陳韻紫搭配國中公民課程,寫出「校園包青天」教案,獲頒教育部99年度全國性誠信融入式教案甄選國中組特優。
  陳韻紫表示,古代包青天就是現代法官,開封府則是地方法院。藉由讓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被告、證人等角色,讓學生體驗法庭裡不同職位如何面對正義與誠信。
  陳韻紫認為,老師不只要做「好演員」,更要擔任「好導演」。她將學生常見的糾紛編寫成訴訟案。主角花輪在大庭廣眾之下抓破豬太郎的制服,害豬太郎露點,憤而告上法庭,邀請學生扮演證人輪流陳述,再分組報告審判結果。
  陳韻紫表示,平常學生就喜歡拿各類新聞時事詢問老師的意見,早就有能力自行判斷答案。陳韻紫不會正面回答,將問題拋回去,引發課堂討論。例如亞運跆拳道選手被判失格,引發全台「反韓」熱潮。陳韻紫立刻問學生:「準備好要反韓多久了嗎?」有的學生笑答要長期抗戰,有的學生則擔心韓劇還沒看完。陳韻紫從旁提醒,歷史上曾出現強烈的仇日情結,如今許多人手中握的筆卻是日本製,讓學生思考:「為何現代人不再抗日?」
  即使媒體報導常見負面案例,許多老師深感公民課不好教,陳韻紫認為媒體是民眾和政府溝通最好的橋樑,也是公民課堂上最容易引用的教材。透過詢問學生新聞頻道的藍綠立場,陳韻紫不忘提醒:「世界本來就有不同色彩,為了生命安全,千萬別再公開場合大聲表態。」

(台灣立報)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221世界母語日海報徵件

  為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訂每年2月21日為世界母語日,教育部辦理「221世界母語日海報設計活動」,凡設籍中華民國之國民,或外籍人士在台工作、居留者均可投件,將分學生組及一般民眾組別競賽,前3名將可得5千至3萬元不等獎金及獎狀。
  可至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網站(http://www.edu.tw/mandr/)下載並填妥報名表,於99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間郵寄至台北縣深坑國小報名。

(自由時報)

教研之爭找出路

  今年教師節,政大爆發政治系副教授郭立民獲頒特優教師,卻遭校方以未通過教師自我評量為由不續聘,引發校內對評量、SSCI投稿量、教學研究問題的激烈辯論。政大教師會連續舉辦一系列「找回大學精神」思想沙龍,探討高等教育面臨的難題。
  根據政大的研究顯示,校內9個學院,SSCI期刊論文投稿量近年激增集中於3個學院,分別是社科院、商學院和理學院。其他學院對SSCI沒興趣。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政大,面對以量化評量為主的機制,產生極大的矛盾。
  政大教師會會長、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認為,教育部和國科會鼓勵教師大量投稿SSCI,導致以專書著作為主的教師只得捨棄著書,進行短篇研究,教師接研究案可抵免教學時數,直接影響學生受教權。
  畢業於政大心理系、目前就讀師大教育系博士班的徐昌男指出,SSCI的評量企圖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放在同一個天秤上,以SSCI資料庫底下的期刊為例,多數是雙月刊,投稿教師必須幾個月就產出一份研究,但是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人與社會,必須長期觀察,才能有階段性成果。以投稿量來要求,扼殺社會科學的特性,應考量科學研究所需的時間,「量化的評量仍有學理基礎,目前的學理基礎必須再檢驗。」
  為了滿足學校對期刊論文投稿量的需求,許多老師必須轉向研究。政大歷史系四年級的蘇維新表示,系上不少以專書著作為主的老師,為了幫學校衝論文量,只得申請研究案,多數老師並不認同將社會科學的研究拿去投稿SSCI。
  政治大學經濟系副教授王卓脩指出,台灣的高等教育太依賴政府補助,導致學校經營與政策難以脫鉤,自主性降低。
  周祝英表示,近幾年新自由主義盛行,政府對高教補助越來越少,形式又傾向競爭型獎勵,導致教師處於敵對狀態,「彈性薪資」方案就是加強階層差距的做法。
  王卓脩強調,理工科系熱門是因為台灣發展高科技產業,其實台灣的高科技只是高級代工,與3、40年前的紡織代工沒兩樣。產業走向影響人才培育,高等教育為了政府與企業而存在,影響知識份子對社會問題提出全面研究和建議的能力。「台灣這麼多經濟學者,卻沒有對產業政策的全面研究。」產業政策和國土規劃、城鄉發展環環相扣,台灣卻沒有學術研究團隊能整合研究,對SSCI的重視,也讓大家無法關心層次更高的問題。
  除了仰賴政府資助,高等教育近年尋求與企業合作、尋找民間贊助者。周祝瑛指出,民間資金流入校園,也會影響學校政策,最明顯的便是以捐贈者名字蓋大樓。近日的「台大人文大樓」事件,周祝瑛認為大樓設計代表人文精神的沉淪,「台大需要人文大樓是事實,但不代表應該犧牲人文精神。」
  台灣高教不斷追求世界排名,鼓勵學校投稿國際期刊論文,企圖在「數字」上獲成就感。徐昌男說,哈佛等名校幾年前就表示,未來如果再有其它人對自己的學校進行排名,將不惜提告,他們強調「只有自己能為自己打分數!」
  周祝瑛針對獨尊SSCI的評量提出連署書,要求教育部及國科會全面檢討當前評量指標的問題,尊重學術多樣性、建立學校分類機制,正視人文社會的評鑑標準,找回大學明辨是非的精神。

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會科學期刊文獻資料庫
  1969年由美國ISI公司創建,收錄資料從1956年至今。設立時,希望以客觀代替主觀,區辨論文和期刊的重要性,漸漸出現索引和資料庫兩種功能。
  ISI公司註明,資料庫以收集英語系國家期刊為主,無法完全反映一門學科的全球性發展。日本代表宮入暢子曾表示:「評鑑研究工作時要獲得多項衡量標準,因為如果您使用簡單化的統計方法,或只採用一個指標,很容易誤陳研究工作的品質。」
  台灣教育部與國科會,多以資料庫中的期刊論文數量作為教師和學校能否獲得補助的標準,降低了學術界的多元性,忽略不同學科的歧異,引發強烈批判獨尊SSCI的制度有失科學精神。

(台灣立報)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青少年嚐禁果 鄉下高於城市

  國健局針對青少年初次性行為調查發現,青少年初次性行為比率隨著年齡增加而遞增,百分之十三點四的高三女生已有性行為,十三至十八歲青少年初次性行為比率,鄉下比城市高。
  這項計畫對象是二00一年時就讀台北市、新竹縣十八所公立國小的四年級學生,每年由學生參與自填問卷追蹤,至二00九年截止,樣本數共二0三七人。
  國健局人口與健康調查研究中心簡任技正林宇旋表示,調查發現,青少年發生初次性行為的百分比,由十二歲的百分之0點一,逐漸上升到十八歲的百分之十三,且有固定男女朋友者,發生初次性行為的百分比明顯較高。居住在鄉村的青少年比率比城市地區還高,可能是鄉村的性行為資訊比較不足。
  分析影響初次性行為的原因,林宇旋說,有固定男女朋友的青少年,發生性愛的比率最高;青少年有抽菸喝酒習慣、父母離異或分居,及父親教育程度高中職以下等因素,都可能與初次性行為發生有關。青少年若覺得父母支持度較高,比較不會過早發生性行為。
  調查也發現,有固定男女朋友的青少年,若父母任一方對其與異性交往持反對意見,發生初次性行為的危險性最低。

(台灣新生報)

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種田第一 保送國立大學 (高雄)

  全國高中職農業科技藝競賽在高雄縣旗山農工登場,吸引全國二十八所、二百多位技職學校學生參加,項目包括種田、煮溫泉蛋、抽雞血等,只要獲得金手獎,就有機會保送大學。
  旗山農工表示,教育部每年舉辦全國性工業類、家事類、農業類、海事水產類、商業類五大類科的技藝競賽已三十多年,早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榮譽感,而獲得優勝的學生,在甄試入學時也可以加分。九十六年後規則修定,獲得佳績的學生就有機會免試保送大學校院相關科系。
  今年競賽項目分為農場經營、園藝、造園景觀、森林、畜產保健、生物產業機電、農業機械、食品加工、食品檢驗分析等九大職種,分為筆試及術科競賽,評選出五十一位金手獎選手,有機會保送國立大學。
  「不要小看拿鋤頭,這是當農夫最基本的技巧。」評審表示,沒拿過鋤頭耕田的人,很容易因施力不當,手掌起水泡,犁出來的田也不工整,影響播種、收割及施肥等,因此除了考驗選手分辨種子、作物及病蟲的能力外,把農田整理的是否工整,鋤頭使用的俐落程度,都列為重點評分項目。
  食品加工的項目,今年是考驗控制火候的能力,把水溫保持在攝氏六十八至七十度達三十五分鐘,讓蛋黃半軟,蛋白呈果凍狀,需要高度的專注力和耐心,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溫泉蛋。

(自由時報)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我們的學生不是科學怪物

  印象中,建中學生多半是書呆子。校長蔡炳坤解釋,建中學生熱衷科學研究,全校超過3分之2的學生都選擇二、三類數理組,但他們絕不是只懂得和冰冷儀器打交道的科學怪物。
  導入人文、鼓勵學生不斷動手做,科學和社會密切對話,是建中科學教育的主調。

資優生學習如何與災民溝通
  15年前重返母校教書的歷史老師黃春木,是為科學底圖加入人文筆觸的重要推手。
  黃春木覺得科學不能沒有人文元素,糾集文科老師,在2004年規劃成立人文社會科學資優班。黃春木開了一門和升學考試無關的選修課「科技與社會」,有17個2類組學生選修。
  去年莫拉克風災,黃春木問學生,善後工程要怎麼跟當地災民溝通?理組學生從工程師的角度回答:不必溝通,該遷村就遷村,把工程做好,效率最重要。經過激烈辯論後,學生逐漸同意,工程除了技術,還要考慮人和環境的互動。

數理資優生也會寫小說
  數理資優班專任導師林信安鼓勵學生多聽演講,給公假讓他們做專題、開會、去圖書館念書,培養閱讀品味和多方面才能。班上的數理資優生,有的會寫小說,有的會彈琴、畫畫、做菜。

應付學生太多的「需索」 老師很忙
  建中和中研院、台大合作,除商借器材或實驗室,更把優秀學生送去台大和中研院,跟隨教授做研究。生物老師劉翠華笑說,有些學生迷上專題研究,同實驗室的研究生學長還拜託建中學生,不要做那麼快。「教授看到他們,都會想:『我們高中在做什麼?』」劉翠華說。
  「建中理科老師都很忙,忙著應付學生太多的『需索』,」黃春木體會,這是建中老師的傳統,學生既優秀、自我規劃學習能力又強,老師壓力也很大。實驗通常要做很久,實驗室職員也不得閒,假日都要來加班。

前進部落服務 不當資優宅男
  建中生也不全是埋在實驗室做研究的資優宅男,社會服務是他們另外一個競技場。人文社會資優班四年多前,就到信義鄉做部落服務,且開放四分之一名額給數理組學生,教孩子科學課,寒暑假和週日輪流上山。「報名非常踴躍,每年都要勸退,」負責的黃春木表示。
  去年,科學班學生決定到台北縣平溪國小服務,每週五下午公假去為小學生做課輔,還要自己做教具,導讀科普書。

(天下雜誌)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大學徵選名額增

  今年學校推薦和繁星計畫合併改稱繁星推薦,含個人申請名額比去年增加1742個。預計錄取率將會提高。
  今年繁星推薦有7649個名額,個人申請名額有40402個。在校成績排名門檻從全校前20%放寬為由各校自訂,最多可達前50%。還新增音樂、美術、舞蹈、體育等學群,藝能生也能參加。個人申請則增加離島外加名額,但師保生不得參加。
  目前大學入學人數約有一半來自甄選管道,大學甄選委員會總幹事黃柏農提醒,考生應多了解大學科系,以找到自己所愛。
  繁星推薦報名時間為明年3月3日到4日,錄取公告為3月11日;個人申請報名日期為3月15日到17日,分發結果公告為5月9日。

(醒報新聞)

2010年11月16日 星期二

國中最討厭數學 高中最恨化學

  這份調查由《天下雜誌》進行,有效樣本是兩千六百多位國中和高中生。六成七的國高中生對科學有學習興趣,在「態度」、「喜歡強度」、「成就自信」的選項當中,全部呈現男生比例高於女生,仍然反映「女生適合文法商,男生應該選理工農」的刻板印象。
  國中生最喜歡資訊,最討厭數學;高中生最喜歡數學,最討厭化學。調查認為,僵化的教學和考試,讓有趣有用的科學變得沈悶無聊,多數國中生和高中生認為這些科目太難了,還要背很多公式,也難怪超過八成的學生不想當科學家。
  調查還發現,三成九的國高中學生沒做過科學實驗,每週做不到一次的也占三成七;然而有四成六的學生期待每週做一到兩次實驗。老師是學生接觸科學知識的主要來源,然後是電視和網路,敬陪末座的是科博館、科學營;將近七成的學生很少閱讀、或者不太閱讀科學知識的書籍。

(中廣新聞網)

三讀成立教育研究院

  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法」,未來將把「國立編譯館」、「教育資料館」、「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等單位,整併成隸屬教育部的「國家教育研究院」。
  「國家教育研究院」為國家級教育學術研究機構,負責研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研究發展課程教學、教科書,編譯學術名詞和工具書。國民黨立委趙麗雲表示,根據老師專長來劃定課目和分類時數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應該更長期研究、監測教育的相關議題。過去教育部成立各種委員會,相關專家平時各有本職,難以對單一議題有長期研究和監測。教育研究院成立後,將成為教育政策的專門智庫,對於教材、課程,以及相關爭議,可以提供專業意見。立法院也通過附帶決議,有關國家教育研究院職務的官等以及員額編制表,應該根據精簡和業務需要核實訂定,並送交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審查。

(中廣新聞網)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高中職實驗班課程不設限

  教育部修改「高級中等學校教育實驗辦法」,對普通高中職辦理實驗教育大鬆綁,包括學生入學、雙語課程等都予解禁,在入學實驗上,學校有可能設學生英語成績作為入學門檻,或者與特定國中合作招生等,開設高中雙語實驗班,也有可能開設國際教育班,與外國大學接軌。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全國已有廿六所學校開辦實驗課程,包括數理、語文、人文社會、科學實驗班等,新修正辦法是擴大教育實驗的範圍,增加「經營管理」、「學生入學」、「學習成就評量」、「社區及家長參與」及「雙語課程」等項目,希望高中職教育更創新多元。
  受委託研究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教法律研究所所長周志宏表示,現行的實驗班都以升學為導向,太一致性,新制不設限是鼓勵公私立高中職勇於發展自己的特色,但學校仍要先提實驗計畫給教育主管機關審核。
  康橋雙語實驗高中國際部校長吳志弘表示,新加坡有一所高中設有F1賽車方程式專班,康橋高中與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學進行交流時,校方表示專班是在培養F1設計相關人才。康橋的雙語課程是以英文為第一語言,也就是用英文上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教育部修法大鬆綁,將使公立高中職也可以開辦雙語課程,但高中職是否有足夠的師資,將是能否成功開辦的重要因素。
  包括台中女中、建國中學、北一女中等校雖肯定實驗制度的開放,但短期內並沒有增設或開設實驗班的打算;台中一中校長郭伯嘉則指出,雖有意設人文社會科學實驗班,但計畫還未提校務會議。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呼籲教育部須嚴格監督,避免出現變相升學班的畸形發展。
  全國教師會常務理事黃耀南分析,鬆綁實驗教育雖有助於學生學習銜接,且可提供無法在正規教育發展興趣及專業的學生較多元學習機會,但應留意部分私校藉由實驗教育鬆綁規避私校法限制,甚至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開設實驗班,實際上卻在拚升學。

(自由時報)

2010年11月12日 星期五

私校:陸生學費高於本地生

  明年二月起陸生來台攻讀,不少人憂心政府將用大量納稅人的錢補貼陸生,稀釋台灣教育資源。私立大學表示,未來陸生學費高於本地生;而教育部也規劃,陸生學費必須高於私校收費。
  教育部構想,陸生來台學費將比照外國學生,至少是本國國立大學生的兩倍以上,不少陸生是校際合作計畫下開放來台,繳交兩邊學費。
  靜宜大學教務長王俊權說,大學部一學期學費約四萬多到五萬多,外籍生比本地生略高。
  世新大學教務長蔡念中指出,世新的大陸交換生收費比照台生,一學期加上住宿、交通費,大約需要九到十萬;明年將有四十到五十個名額,學校將依照教育部制定的收費標準,目前也不規劃陸生獎學金。其實陸生來台不保證解決所有招生問題,最主要的是,陸生學習態度帶給台灣師生很大衝擊,可加速本地生成長。

(中廣新聞網)

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

國中生毆師 校方擬轉介 (南投)

  南投縣 1所國中驚傳男學生毆打女老師,校方對施暴學生做出 3大過處分,並將轉介社會處將他安置到中途學校,做強制性輔導。
  郭姓教務主任表示,這名國二王姓學生,從國一即行為偏差,校方一路作專案輔導,但都未能改正其行為;由於一般學校無法做強制性輔導,「在學校可做的措施已做完情況下」,只好轉介社政單位。王姓學生的父親目前無業,自稱有輕度智障,母親為患有精神疾病的印尼籍配偶,家長已無能力管教,強制輔導有其必要性。
  校方指出,王姓學生下課時間在走廊大聲叫囂,還在上課的徐姓女老師出面制止,沒想到王生不僅口出穢言,還將她推倒在地,抓扯老師的頭髮,並出拳攻擊老師頭部、用腳踹老師的背,造成老師頭、頸部多處瘀血紅腫。
  郭姓主任表示,王生有學習障礙及行為偏差,單是這學期因曠課、吃檳榔、抽菸、頂撞辱罵師長、毆打同學等行為,就被校方記1支大過、4支小過及5次警告,在校外也經常惹事生非。這次王生無故蓄意辱罵、攻擊老師,又沒有悔意,已觸犯公然侮辱及傷害罪。
  徐姓女老師請假在家休息。郭姓主任表示,徐老師傾向提出告訴;校方也認為,為讓學生了解,學生犯罪同樣要負一定的刑責,徐姓老師如果提告,校方將尊重。學校將利用朝會對全校學生進行輔導,讓學生對品德、法治教育有進一步的認知。
  兒子打老師闖下大禍,老爸看到兒子在學務處罰站還一副吊兒郎當模樣,當場訓斥他,還要警察直接把兒子抓去關。
  被打女老師:「我記得我還有被他拖行拉著頭髮一直拖行,猛捶我的頭,然後背部也有,但是沒有打,好像是用腳踢的。」打人的王同學卻指控老師先動手他才反擊,目擊的老師痛批說謊。
擔心學生報復,女老師隨身攜帶DV錄影蒐證,目睹學生犯後態度,她相當痛心不排除提告。

(中央社.東森新聞)

2010年11月9日 星期二

陸生來台 政府不編獎學金

  明年二月起,陸生來台攻讀學位,教育部次長林聰明表示,政府不會編列獎學金給陸生,但大學為了吸引人才,可自行向企業募款成立陸生獎學金。國內不少大學已向校友、企業啟動募款計畫,不少大陸台商也願意捐資。
  「教育部未編列一毛錢的獎學金給陸生使用,未來也不會」,林聰明說。但世界頂尖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都以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國內只能靠大學自行募款來補足。交大校長吳重雨說,已有校友發動募款,不少在大陸經商的校友意願很高,盼獎助大陸人才來台求學,並可瞭解台灣企業文化,回大陸台商公司服務。隨著兩岸文教交流增加,未來交大學生若有意到大陸修讀雙聯學位,學校也能幫忙向企業募集獎學金。
  私立輔大校長黎建球表示,輔大預計在陸生繳交的學雜費中,移撥部分作為獎學金。這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作法,不用再對外募款。但若有校友願意支持,學校也樂觀其成。
  私立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說,學校對優秀的本地生、外籍生都有獎助措施,如今校方盼招收大陸一流學生,但沒有獎助學金等配套措施,很難達到目標,勢必得尋找校外資源,提供陸生獎學金。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認為,吸引陸生來台不只獎學金一種,「學校有特色,對陸生就有誘因」。例如,世新以傳媒起家或台灣的技職院校,對陸生應有吸引力,暫不籌募陸生獎學金。

(中時電子報)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品德教育無所不在 (屏東)

  光春國小品德教育無所不在,連跳繩比賽都能培養品格,學生人手一本品德護照。
  校長張松淵表示,導師是學生第二個父母,不但關心孩子的學習,更重視他們日常生活的好習慣,該校在家庭聯絡簿上印製了整潔、禮貌、責任等十四項品德核心價值,以及四十六條具體實踐規條,由學生及家長協助檢核,表現好的可在品德護照上蓋章,集滿十個章,就能參加品德獎勵摸彩活動。
  同時運用慈濟資源,辦理品德晨光教學、大愛劇場等活動,慈濟教育環保站每週四到校設資源回收點,學校與社區合作投入資源回收;老師們也結合學校主題活動,包括學生自治會長選拔、兒童節生活體驗營、母親節感恩會、教師節愛的放送、祖孫週、校慶等,給予機會教育。
  班級跳繩比賽成為品格教育的一環,學務主任羅世杰說,全班都要跳過繩子,沒有跳過的就要重來,從第一個小朋友開始計時,直到全班都通過,不僅培養學生合作團結精神,也訓練他們的挫折容忍力。
  推動品德教育進入第三年,教育部派員考評,把光春國小列為九十九年品德教育績優學校,親子天下雜誌也將光春國小評選為二十五縣市品格推手學校之一。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