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教官退出校園?


  教官該不該退出校園?因南港高工教官干預學生活動,再度引起熱烈討論。國內八所高中職及大學一致認為「教官是校園安定的力量」,即使校風民主、開放的台大,也不要教官完全退出校園。
  致力於推動教官退出校園的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因為教官聽話、好用,學校都不想要教官退出校園。但她提醒,「教官是威權的象徵」,台灣教育要走向開放、民主,教官就要退出校園。
  北市南港高工有學生在網路上發起「港工憤青反六輕」活動,竟遭教官以「鼓動學潮」恐嚇嚴辦。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及人本教育基金會決定推動修改《教育基本法》,讓教官完全退出校園。
  教育部軍訓處長王福林說,在軍中服役八年以上,可參加考試轉任學校教官。目前剩三千七百位,兩千七百位在高中職、一千位在大專院校。高中職一定要有教官、大學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有,但幾乎所有高中職及大專院校都還有教官。
  台北市開南商工校長林本博說,「教官是校園安定的力量」,有好幾次,學生在外面受傷了,教官一直在醫院協助處理,到天亮才離開,這不是一般老師可以辦到。台北市惇敘商工校長李繼來說,一旦教官退出校園,校園秩序會更亂。
  「教官一定要繼續存在校園裡面。」彰化員林高中校長呂培川表示,現在教官沒有能力管控學生思想,已轉型輔導學生生活,夜間及假日輪流值勤,學生任何時間、地點出事,都可以很快得到教官協助。
  大學可不設教官,但連台大都不希望教官退出校園。台大主祕張培仁說,教職員下班後,校園安全是靠教官和駐警維護,學生在校內外發生緊急事故,通報系統由教官處理,「只有軍人可以忍受二十四小時不休息,下班也是輪值。」台師大和政大也都認為,教官有必要存在於校園。
  私立清雲科大校長李大偉表示,教育部讓大學選擇聘任教官或學務人員,一個教官出缺可改聘兩、三個學務人員,但學校寧願聘教官。大同大學指出,教官沒必要退出校園。


  隨著時代變遷,學校教官的角色已不僅止於傳遞軍訓教育,更多時候,他們忙著處理學生大小狀況與緊急事故,猶如校園的「救火隊」、「萬事通」、「急診室」。
  部分團體要求軍人退出校園,讓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教官坦言「很無奈」。軍服如同教官的原罪,有廿一年資歷的世新大學教官丁惠群說,「那象徵著規矩與『威嚴』,卻很容易被解釋成『威權』。」有教官直言,能不穿軍服便不穿,他默默付出,對學生的關心並不會少。
  去年獲頒師鐸獎的台中二中主任教官林世苹表示,一般人對教官的印象就是「管管學生」,事實上,軍訓工作為全方位,教官則像全天候的「戰鬥員」,「只要有狀況,第一個通知的就是教官!」
  淡江大學教官王國安說,「軍訓教官已逐漸轉型為『服務學生』!」他一周上八小時軍訓課,其餘時間均投入學生生活輔導業務,尤其不少大學生離鄉背井,難免會遇到困難,廿四小時都有值班教官接聽學生CALL-IN。
  文化大學教官陳泰興表示,相較於導師、輔導老師,教官與學生的關係更像朋友、麻吉,例如,學校有意協助一名精神狀況不穩定的同學,但家長不願孩子有諮商記錄,將輔導資源拒於門外,他居中協調,終於讓家長明白學校的善意。不少同學在校外發生交通意外,即便是小事故,警察也已到場,仍堅持「教官你來看一下嘛!」讓他感覺,自己扮演「安心的力量」。

2011年5月29日 星期日

12年國教公聽會

 
  教育部昨天舉辦十二年國教北區公聽會,聆聽各界意見,新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在場外拉白布條抗議,痛批特色招生是「掛羊頭賣狗肉」,助長明星高中,也堅決反對登記模式採計在校成績。
  教育部在北中南東舉辦六場十二年國教政策公聽會,各方對於免試是否該採計在校成績及特色招生的比例意見分歧。新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教育議題委員會總召集人陳麗雯率先批評,各區卅%可作特色學校的依據,在北北基區大約是指PR七十以上的學生數,等於將所有公立高中都納入;加上不會有學校承認自己「沒有特色」,最後只會演變成大家都去搶卅%的名額,「假特色之名行升學填鴨之實」。她主張,特色招生比例應降低至五%以下,且應以學生數或班級數控管,而非以校控管;登記模式應全面不採計在校成績,額滿改以抽籤決定。
  北市高中學生家長聯合會總會長王立昇則說,日前對北市近五百名高中家長進行民調,近八成家長認為學生學習應有適度壓力,超過六十五%家長支持採計在校成績。他說,十二年國教重點不在菁英高中,而是學生進入高中後能否適性學習,例如依學科性向分組教學等;在高中端無法做到配套前,不採計在校成績的作法過於理想。
  在家自學團體、保障教育選擇聯盟總召集人陳怡光則說,全國約有一千四百名國中小學生在家自學,但教育部公布的十二年國教草案,完全沒考慮到在家自學的升學管道,在家自學生沒有在校成績,只能選擇「隨機抽籤」的登記模式,升學權益遭剝奪。
  陳姓大學生表達,在高中職均質化未達成前,教育資源分配明顯不公平,依舊無法打破明星高中的迷思,很多學生還是寧可選擇升學壓力。建中朱同學也說,「不要用抽籤決定學生的未來」。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回應,目前抽籤登記、依在校學習表現申請入學與特色招生考試都是可行的方法,若只用任何一種,都會產生問題,唯有多元方式才會解決大多數人的問題,且必須因地制宜。特色招生不等於特色學校,也不限於學科考試,而是鼓勵高中職建立特色課程,吸引學生;若大家都願意就近入學,考試比例自然下降。

 
  新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教育議題委員會總召集人陳麗雯呼籲,要依現在高中資優班或特殊才藝班的人數,將特色招生降到五%以下。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總召集人陳怡光也表示,要讓學生以登記模式進入免試就學區中任何一所高中職。
  台北市高中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則針對家長做調查,有六成五的家長認為即便透過免試的「登記模式」入學,還是要採計在校成績;如果是「申請模式」,也有高達七成的家長認為要採計在校成績。
  十二年國教會不會讓城鄉差距愈來愈大?台東縣建和國小校長陳光煌表示,十二年國教政策是以「台北看天下」。台東縣的高中職幾乎都集中在台東市,台東縣被規劃為單一縣市免試就學區,但希望學生可以免試到花蓮、高雄等地入學。
  教育部中教司司長張明文表示,如果台東的學生要跨區就讀,可以透過特色招生考試。十二年國教草案起草人、台師大教育學院院長周愚文也提到,台東縣區域大,但是學生人數比較少,如果要到鄰近縣市免試入學,地方教育局可以討論可行的模式。

 
  台東縣建和國小校長陳光煌表示,台東如此大區域,只有台東高中、台東女中等高中,希望教育部能在台東增設高中。宋修德表示,台東有8所高中職,加上少子化影響,學生數下降,基本上是足夠的。
  陳光煌說,台東市到長濱有90公里,沿路只有1所高職「成功商水」,台東市到池上鄉有50公里,只有「關山工商」,台東市到大武鄉60公里,沿路沒有高中職,台東市僅有台東女中、台東高中、台東高職和台東農工。台東去年有3000個國中畢業生,只有15個基測成績超過400分,城鄉差距太大,十二年國教草案對台東學生非常不公平。

 
  台東市建和國小校長陳光煌說,台東每年約有三千名國中畢業生,但市區兩所公立高中、三所公私立高職只提供不到一千五百個名額,擠不進去的學生,動輒要到五十公里外的鄉鎮高職,否則就是跨區到花蓮縣市、高雄等地租屋就讀。
  「我不懂這樣要孩子如何就近入學?如何安心入學?」他指出,在十二年國教的學區劃分下,只會讓台東的弱勢學生更弱勢。教育部應在台東增設普通高中,或讓台東、屏東、花蓮等偏鄉學子,可透過如大學繁星模式,也能有機會就讀台北、高雄等都會區的明星高中。他也認為,教育部一直在推動特色招生,台東每年畢業生中有卅%為原住民,何不增設以原住民文化為特色的完全中學,涵蓋各族文化特色,也開放非原住民學生就讀,讓在地學子有更多發展的機會。
  教育部表示,若各區域有增設高中需求將可一併考量,但仍需考慮未來少子化的問題。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出租戶籍 恐偽造文書

 
  不少人都想擠進明星學校,網路上出現出租戶籍的文章,明星學區的住戶公開租售戶籍,一個月2800元,甚至推出套餐,五年12萬,沒有入籍成功還退一半的錢,這樣的做法,律師認為恐怕有偽造文書的嫌疑,可能觸法。
  只能設籍,不提供出租每月要2800元,設籍最保守也要五年以上,就將近要20萬,而且還沒有穩進名校保證,有網友調侃乾脆念私立學校還比較划算。
  一般想擠進名校,是買屋設籍,否則就得租屋,但是必須每年租約都有公證,人數競爭激烈,明星學校也有篩選標準,像師大附中就必須有入籍六年的証明才能資格,還得看時間長短排隊等候。

2011年5月27日 星期五

吃冰的滋味 生腹瀉 (台中)

 
  台中有位國文老師,教到一篇課文「吃冰的滋味」,花錢請全班同學吃冰、體驗吃冰的滋味,沒想到十幾個學生吃冰後不是肚子痛就是拉肚子,滋味恐怕很不好受。
  請客的老師覺得很抱歉,還好學生們症狀不算嚴重,隔天就正常上課。而老師買冰棒的地方是當地的老字號冰店,已經營業五十年,到底是不是冰品出問題,還要等待衛生局化驗。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台語更名「閩南語」

 
  教育部有意將九年一貫課程裡的台語教科書,更名為閩南語教科書,引起台語文學系的教授反彈,認為「閩」字是蛇的意思,帶有歧視,吳清基被問到這個問題,答不出來,要再回去了解。
  正統中國閩南語,一播出來,聽都嘸,教育部卻打算把台語教科書,全都定名閩南語。民間社團反彈,綠營立委也拒絕台灣被弱化。台語一詞,使用超過100年,教育部恐怕還要再斟酌。

12年國教


  教育部長吳清基保證一○三年一定會推動十二年國教,初期三成學生考試入學、七成免試入學,免試入學最終目標是不採計在校表現。但立委質疑,新制造成學生從原本「短期衝刺」變成「馬拉松衝刺」,更痛苦。
  實施初期,一些免試入學管道仍要採取在校表現,預計一○九年才完全不採計。另為避免學生在考試時間全國奔波,各學區特色招生考試打算擺在同一時間,考生只能擇一參加。各學區特色高中招生考試題目會不一樣,但都由台師大心測中心命題。
  國民黨立委鄭金玲指出,十二年國教即使有免試入學,但許多管道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無法減輕學生壓力。現在國中在校成績不是升學關鍵,國三生可以「短期衝刺」,將基測考好就可進入明星高中職。未來十二年國教後,國中三年都要爭取更好的在校成績,反而變成「馬拉松式」的長期衝刺。
  國民黨立委蔣乃辛質詢,既然免試入學長期目標是不採計在校成績,那最好從一○三年就開始。升高中職五專要採計在校成績的話,國中生會很在意學校的考試,同學間也會變成競爭關係,學習不可能正常。
  民進黨立委翁金珠表示,十二年國教的精神是免試、免學費,教育部卻設計出非常複雜的制度,讓她這個當過老師的人都難以搞懂。
  吳清基回答,免試入學要做得好有兩個前提,包括國中適性輔導要做好,以及高中均質化和優質化,這需要時間去努力。全面不採計在校表現不是一蹴可幾,只能循序漸進。


  12年國教民國103年上路,全國總共有3成名額,將保留給有競爭力的「特色高中」,引發爭議,立委痛批這是專為明星高中量身訂做的方案,全國家長聯盟也表示失望,不排除上街抗議。
  全國劃分的17個學區,將有7成國三生使用免試入學,3成名額則屬於有競爭力的特色高中名額,教育部還考慮要將國中基測,轉型成全國性特色高中考試。
  立委砲轟連連,逼得教育部承諾包括建中,北一女等明星高中,會釋出免試名額,但頂多1到2成,大部分學生仍要擠破頭,而且就算另外7成學生利用免試入學管道,評選也有漏洞。以免試申請制度來說,就必須看3年在校成績,升學壓力反而更大,如果用免試登記入學,一但申請人數過多,得用梯次抽籤,有人也認為不公平。


  立法院民進黨團痛批教改走回頭路,「擠窄門還要赴京趕考」,增加學生升學壓力,家長學生無所適從,「假免試、假國教,就是要騙選票!」
  對於未來將保留三成總招生名額給特色學校,外界質疑會激化優秀的外地考生湧入北北基,吳清基指出,「北北基無卡好」,他反對大家一窩蜂來考北北基。
  明年全國基測和北北基聯測都只考一次、且同一天考試,未來十七個招生區特色學校聯招,預計也都將同一天考試。而北北基招生區,四成申請入學,六成甄選及登記分發,外縣市考生要念北北基學校,就須報考北北基聯測,雖然北北基希望對外縣市考生「全程開放」,以收全國優秀學生,但吳清基表示,申請管道僅限本地生,外縣市考生即使考北北基聯測,也只能循登記分發管道入學。
  立委鄭金玲批評,教育部根本不敢消滅明星高中,不敢採取學區登記,連免試都要抽籤;立委翁金珠則質疑十二年國教更階級化又法制化明星高中。鄭金玲批評,應比照九年國教「學區入學」,依設籍先後決定,外界擔心遷戶籍只會是剛開始現象,明星高中久了無法收到太多優秀學生,自然會消失。
  立委管碧玲則主張,十二年國教應是「義務教育」,依教育部規劃,結果是深化了城鄉差異,保障北部利益,讓學區內的優秀學生去擠三成最窄門,把學校分等級,學生的競爭更激烈。
  吳清基表示,快樂學習還是要有競爭力,教育部尊重明星高中辦學空間,特色高中也需釋出免試入學比例,但他呼籲考生和家長,進明星高中也未必考得上明星大學。
  面對立委質疑採計在校成績及特色學校考試將增加考試壓力,吳清基表示,希望總有一天可以把考試廢掉,免試也會完全不採計在校成績,即使特色學校的招生名額,也會愈來愈少。
  立委陳亭妃批評,新方案讓基測淪為分區聯考,一國兩制,一○三年變成一國十七試!學生要去擠特色學校的三成窄門,任何學科都要補習,將來可能連體育、智力測驗都要補習了。
  立委林淑芬表示,教育部把教育精華資源鎖在北北基裡,逼迫家長遷戶籍到北北基,如果民眾沒錢、沒能力買房子,「只能淪落為台灣第二等學生」。教育是階級流動的機制,教改卻製造城鄉差異,社會階級更鞏固。


  中教司長張明文回應,十二年國教學費、多數生免試入學,國中生可用抽籤方式進入社區高中,又有「繁星推薦」管道,優秀社區高中生也可進台大、成大。「這套制度一定會減輕學生壓力」。
  家長們高喊「這不是我們要的十二年國教」。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他們主張的十二年國教,未來升高中職應該像現在國小生升國中一樣,就讀住家附近的學校;如果想進同一校的人太多,就抽籤決定,不要採計在校表現。
  依教育部規畫,三成要進特色高中(包含明星高中及藝術、體育、餐飲類的高中職)的學生要考試。謝國清表示,未來若有三成學生可進特色高中,恐怕會有六成學生參加考試,這樣學生壓力可能減輕嗎?真正明星高中所佔的比例大約五%,其他藝術、體育、餐飲等特色學校也大約五%,所以特色高中頂多十%,不知道教育部的三成是從哪裡來?
  行政院政務委員朱敬一指十二年國教草案免試入學是「假性免試」,若不調整可能禍害子孫。教育部回應,十二年國教還會廣徵看法,「不會排斥任何好意見」。朱敬一表示,免試入學包含採計在校成績的「申請模式」,而在校成績是一整掛小型考試的彙整,所以免試不是真的免試,只是考試方式不同而已。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回應,若社會各界認為到一○九年太久,教育部可進行調整。
  朱敬一批評,十二年國教明星高中的招生方式「可以有資優班級,不能搞階級學校」。陳益興則強調,十二年國教要兼顧多元智能及菁英族群學生的學習,而且要在平等及適性發展前提下讓他們升學。教育部現在認為最好的方案是讓一些特色高中可以考試招生。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亞洲最佳大學 台11所進百大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2011亞洲大學名最佳大學排行榜,台灣共有11所晉身前百大,國立台灣大學名列第21,與去年相同;香港科技大學勇奪第1名。
  參與調查的專家殷斯曾5度前往台灣訪問,他告訴記者,台灣有高品質的大學,今年整體表現比去年好,以台大最突出,具有世界級大學水準。香港的大學多以英語教學,較易與美、歐等學校接軌,國際化程度高,加上教學品質高,外國教職員及學生也多,畢業生廣獲雇主歡迎,前10名中就有3所來自香港,並分占前兩名。
  2011年亞洲前100名大學中,中國大陸有14所,日本26所;殷斯說,台灣面積小,和中國大陸相比能有這樣的成績,表現非常好。
  11所進前百大的台灣大學與名次為:台灣大學(21)、清華大學(31)、成功大學(32)、陽明大學(40)、交通大學(52)、中央大學(59)、台灣科技大學(62)、中山大學(70)、長庚大學與台北醫學大學並列第89名,中興大學(99)。
  殷斯表示,受訪雇主普遍肯定台灣的大學畢業生,但在國際化部分,台灣的大學表現偏低,特別是與香港及新加坡相比,台灣的大學發表不少論文,但被國際學術界引用的次數較低,值得注意與改善。
  2011年亞洲前20名最佳大學是: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國立首爾大學、京都大學、大阪大學、日本東北大學與東京工業大學並列第9。韓國科學技術院、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名古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清華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九州大學與韓國延世大學並列第18、第20名是北海道大學。
  殷斯指出,研究人員是根據研究論出版情況、被引用數量、國際化程度、外籍教職員與學生人數、交換學生人數、畢業生就職情況、雇主評等指標,綜合評比。

特色招生是因辦學必要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十二年國教計畫中規劃特色招生是因為有辦學必要,容許同中求異,讓學生適才發展。像技職體系、藝術和體育科,或競爭較激烈的學校需要在數理或語文方面加強。
  外界質疑國中基測分全國基測和北北基聯測一國兩制,吳清基指出,全國原本就有17個招生區,基測只是共同命題,之後也會回到地方各自招生;而北北基聯測是台北市郝龍斌為了減輕孩子負擔,選出一本最好的教科書讓孩子讀,和教育部讀一本就能參加基測的精神符合。但希望十二年國教的目標是不考試就能升學。
  教育部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草案」,規劃103年起,高中職及五專入學方式,以免試為主,提供7成以上的招生名額,特色招生比率不超過30%。

問題不在同志 在教育


  教育部原本要在八月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性平等教育」課綱中,納入「情慾」及「同志」議題,引發家長及教師團體強烈反彈。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總會長林曉儀認為,家長並不反對同志教育,但在孩子的身心和性別認同尚未確立前,貿然教學,會不會太早。台北市教師協會理事長張文昌也認為,部分教材太露骨,至少要高中以上再教。
  教育部訓委會主任柯金尉解釋,課綱中並沒有「多元情慾」及「同志教育」的字眼,只有認識多元性傾向及瞭解自己性傾向的部分,目的是希望孩子尊重不同性傾向者的人權。
  連立委都爭著開記者會表達不滿,讓教育部決定再召開公聽會做檢討。只是這樣的做法也引發性別團體的批評,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賴友梅反批,這代表政治力入侵性平教育,是性平法通過7年來最大的反挫。性別平等參考教材只是給老師參考,學生接觸不到,反對者不該斷章取義。
  至於同志議題該不該放入國中小教育,同志諮詢熱線教育推廣部主任許欣瑞表示,有半數的同志,在國中前已經覺醒。
  社會上對同志議題的質疑,多半來自不瞭解,教育部才希望藉由學校教育,讓孩子能有更正確的認識,避免因為無知而造成對自己或他人的傷害,但是什麼年齡的孩子,適合什麼程度的性傾向教育,或許擬定課綱及參考教材時,不但要考慮家長的接受程度,也要給家長更多社會教育。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北北基聯測比基測難

 
  第一次基測及北北基聯測考英語、自然、國文及作文等四科,北北基聯測出了士林夜市、雪山隧道等在地化生活題目,考許多專用教科書版本的內容,比全國基測要難。作文都考「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考生一般覺得好發揮。
  尤其北北基聯測是考「一綱一本」,這在國文科完全顯現出來。北北基國文科使用翰林版教科書,就考了翰林版才有〈下雨天真好〉及〈森林中最優美的一天〉文章。北北基聯測強調「在地化生活經驗」,譬如英語科考了外國人到台灣旅遊了士林夜市、福隆海水浴場等內容,自然科考雪山隧道衍生出的理化及地球科學整合題目。對跨考的學生而言,這些情境他們比較陌生,答題較吃虧。
  作文考「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考生普遍認為從自身經驗著手,譬如寫霸凌及頂撞老師的經驗,很容易發揮。
  去年基測第一天缺考率在一.○七到一.六六%間,但今年第一次基測缺考率介於一.六三到二.○九%、北北基聯測各科都超過二.八%,缺考狀況嚴重。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副主任許志銘說,一些學生完成免試入學報到後又報名基測,卻決定不考基測,使缺考率飆高。

2011年5月19日 星期四

罵人娘炮 教部:性霸凌

 
  國小學生常將「娘炮」、「男人婆」等涉及性別的貶抑用語掛在嘴邊,立法院初審通過,將性霸凌納入學校防治規定範圍。教育部訓委會組主任柯今尉說,上述用語如果造成對方不舒服,就是「性霸凌」。性別平等教育宗旨是希望學生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教導孩子正確觀念,如果說人「娘炮」造成對方不舒服,就是性霸凌,輕者跟當事人道歉,重者則要上課8小時。
  修法增列性霸凌、性別認同定義,並將性霸凌納入學校防治規定範圍。「性霸凌」是指透過語言、肢體或其他暴力對他人的性別特徵、性別氣質、性傾向、性別認同,進行貶抑、攻擊或威脅行為且非屬性騷擾者。
  修法增列校長、教師、職員或工友知悉服務學校發生疑似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者,除應立即依學校防治規定所定權責依法通報外,並應向主管機關通報,至遲不得超過24小時,違反此項規定者,將處新台幣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

禁止霸凌 入教育基本法

 
  行政院院會通過教育基本法修正草案,明定禁止學生霸凌行為,並授權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訂定防制機制等事項的準則,就學生霸凌行為的預防、發現、處理及輔導等予以規範。
  提案修法的教育部表示,鑑於校園霸凌行為對學生人格發展影響甚鉅,且妨礙學生學習權,為保障學生身體自主權、人格發展權及學習權等,特別擬定教育基本法第8條修正草案。修正要點為:國家應保障學生不受霸凌行為的侵害;霸凌防制機制、處理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的準則,由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訂定。
  教育部為落實推動防制學生霸凌,已訂定「各級學校防制校園霸凌執行計畫」,雖羅列各項因應作為與配套措施,但因缺乏法源依據,仍然顯現法制面的不足。教育基本法第8條修正草案正好補實法制面不足,搭配兒童及少年福利法、少年事件處理法、少年不良行為及虞犯預防辦法等,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各級學校將更能落實執行防制學生的霸凌行為。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30秒影片 校內口交 (高雄)


  高市一所國中爆發國二女學生替男學生口交,還被拍下影片在校流傳。校方表示,當事的男女學生聲稱影片是遭人剪接變造,為保護學生,校方要求擁有影片的學生刪除,但已組調查小組調查、後續輔導。高市教育局科長周明鎮說:「一定會要求學校徹底調查,若有人遭脅迫,一定會全力協助,保障被害學生權益。」
  《蘋果》接獲讀者提供該影片,全長30秒,背景在校園樓梯間,男、女生都穿制服,男生只露出性器官,女生半臉入鏡,一度用左手半遮臉龐,但立即出現一男生的聲音要求:「不要遮。」
  校方坦言,影片中的男、女生都是國二在校生,是「循規蹈矩的學生,也沒任何輔導紀錄。」詢問當事女學生,她聲稱有次上課偷吃餅乾被偷拍,「一定是遭人變造剪接。」男學生則說,曾因好玩用手機自拍性器官,「但絕沒要女生口交。」
  校方隨即通報家長,家長也相信子女的說法,但該校依法組成調查小組最快2個月內完成調查,並通報社會局及性侵害防治中心等單位。
  校方表示,該影片已有10多名學生擁有,已要求學生立即刪除且保密,以免造成當事人二度傷害。
  雖然當事學生以「畫面是合成的」,但《蘋果》請長榮大學大眾傳播系助理教授陳彥龍鑑識,他認為,「畫面內容的銜接很流暢,沒有變造合成的可能。」至於校方、家長都決定「相信小孩的說法」。人本基金會南部聯合辦公室副主任黃俐雅說:「大人可能怕面對真相沒面子,學校可能怕面對真相更難處理,才選擇相信孩子。」但性平會調查結果不能隱匿真相,師長處理此案「應以理解、輔導取代譴責、圍堵、羞辱!」
  高市社會局家暴中心主任葉玉如說,「若當事學生還沒準備好,輔導人員只能先相信,再詳細觀察以展開輔導。」但若男女生同意,符合《刑法》第227條「兩小無猜」條款規定,雙方家長可相互提告,若有人被脅迫就屬公訴罪。律師吳春生則提醒學生,若任意散布類似影片會觸犯《刑法》第235條散布猥褻物品罪,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3萬元以下罰金。

校園口交事件簿
2011/03/07:北市某明星國中國二男先後脅迫3名女生口交,並在校內宣揚,女學生身心受創,被議員揭發
2010/11/17:家長投訴其就讀竹市某高中的女兒在學校男廁遭男友強迫口交,事後因男生成績較優異,女兒被要求轉校
2009/05:新北市某國中男生和同學玩遊戲輸後,強迫同校女友為同學口交,以手機拍下傳出,有人向媒體開價2萬元兜售

全班面前 師生打成一團 (宜蘭)

 
  宜蘭縣壯圍國中陳姓學生,疑不服管教,與吳姓老師在全班廿幾名學生面前打成一團,老師眼角流血,學生手腳擦傷、身體瘀青,家長興師問罪,老師道歉。
  縣議員林水金爆料,約一個月前,壯圍國中發生學生與老師打架,家長堅持拿驗傷單要告老師,認為就算學生先動手,老師也不應該與學生打架。
  壯圍國中校長沈如富說,當天是體育課,陳姓學生把同學壓在地上,吳姓老師制止並把全班集合,質問陳生:「剛剛做什麼?怎麼可以欺負同學?」陳生不甩老師,老師糾正態度要陳「你看著我」,未料陳揮拳把老師眼鏡打歪,眼角流血,老師反射動作把學生壓在地上,衝突中打了幾拳,造成學生手腳擦傷、身體瘀青。女同學嚇得尖叫,男同學忙著勸阻,衝突過程約一分鐘。
  吳姓老師說:「當下情緒很難控制。」事後已向家長道歉並取得諒解,學校將陳姓學生記小過,並進行行為輔導,吳姓老師送成績考核委員會處以「口頭警告」結案。
  有人為老師抱不平,認為學生先動手,為什麼還要老師向學生家長道歉?不過,宜蘭縣教育處調查,吳姓老師糾正陳姓同學時,準備伸手捏耳朵,陳揮手阻擋打到老師,老師認為同學揮拳,兩人發生衝突。教育處認為,老師不該有捏耳動作,也不應與學生打架,誰先動手恐怕是各說各話。教育處長陳登欽說,不管誰先動手,老師與學生打架就是不對,他反對「以暴制暴」。老師如果受到學生暴力威脅,最好離開現場通報學校,必要時報警處理,不要與學生直接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