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7日 星期六

學生申訴有管道

  教育部通過國民教育法修正,增訂中小學生申訴評議制度,中小學生如果認為教師管教不當,可由家長或法定監護人向學校提出書面申訴。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與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黃聰智均表支持,認為如此家長可循正規管道申訴,而非選擇向媒體爆料導致問題失焦。
  教育部表示,明定學生申訴制度,是希望讓學生從小知道維護自己的權益,並透過法治程序來表達意見。若不服學校申訴決定,可再向學校所在地的教育主管機關提出申訴。
  劉欽旭表示,大部分學校都有成立類似的委員會處理申訴事件,但申訴案例成立的比例很少,真正有在運作的學校也不多,「如今修法通過,有明確的申訴管道後,未來就能依法行事。」由於過去缺乏這方面的資訊,有些家長會選擇向媒體爆料,「透過媒體報導其實容易失焦,對當事人也不盡公平。」
  黃聰智也表示,大部分學校有申訴評議委員會等制度,「不過教育部願意重視保護學生權益,這是好事。」
  雲林某國小教師則認為,如果主管機關的學者只談理論,只想到學生,卻罔顧老師的人權,「也是很麻煩的一件事。」

(醒報新聞網)

國中小教學不正常 教部擬開罰

  國中小若擅自挪用體育課、藝能課給其他考科借課或未常態編班等,校長要負的不再只是行政責任,將得面臨法律懲處!教育部決定修正國民教育法,一旦有國中為了衝升學率,未正常教學即「違法」,罰則正由教育部擬訂中。
  總統接見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代表團學生時,學生曾抱怨當年就讀國中時,校方曾將藝能課挪為他用,讓教育部顏面無光,決定把正常教學列為校長考績項目之一,而且要在國民教育法第廿六條中訂出規範。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家長支持教學正常化,但也憂心執行不力,根本辦法應該是從後年起推動「不採計在校成績、以學區免試入學」十二年國教,只要有基測升學考試存在,很難真正落實教學正常化。
  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也表示,教育部訴諸法律明文規定,其實是幫助校長和老師從升學率的「惡夢」中脫困,至少校長可以拿法律當擋箭牌。
  有國中老師悲觀表示,只要社會還有高升學率等於好學校的迷思,在少子化的衝擊下,不少國中面臨生存保衛戰,就會有怪招出現。
  有的私校校長挑明說,私校學費貴,要招生怎麼可能不衝升學率?國中若無高升學率,學區內的國小畢業生就會遷移戶籍,難保「借課」行不通,又改以「晚間自習」名義,要求學生留校。教育部也將規定課後照顧的實施方式、收費等。
  國民教育法修改草案也把教科書選書權,從現在的學校選書,改為學校選書或區域選書,外界認為是變相替北北基一綱一本解套,全教會理事長劉欽旭憤怒表示,一定會翻案。

(自由時報)

2010年2月26日 星期五

少睡一小時 認知發展晚兩年

  英國《每日郵報》最新報導指出,學齡兒童睡眠不足,將導致大腦功能無法彌補的損害。以認知能力為例,每天晚睡一小時,其認知發展會比同齡孩子落後兩年,長時間的睡眠不足,也有可能引發情緒暴躁、憂鬱、酗酒等行為問題。
  睡眠的質和量同等重要。睡眠不足也連帶降低學業表現、情緒管理,造成過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從生理發展的角度來看,直到二十一歲,大腦都處於發育成熟階段,且多半是在睡眠中進行的。專家呼籲,正值成長期的學童,每日至少要睡飽九個小時以上。和三十年前的孩子相比,現在的國中小學童平均每晚少睡一小時。半數國小學童在上學日的睡眠時間都不滿七小時;課業壓力大的國中生更不用說,平均睡眠時間只有六小時。
  面對永遠睡不飽的孩子,家長應先檢視幾個因素:是否過度安排活動、功課太繁重、家庭作息過於鬆散,或沉溺電視電玩的誘惑。為了讓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專家還提供幾個實用技巧:
  1. 實施睡前儀式:針對年紀小的孩子,可運用床邊故事、背部按摩、泡澡等靜態活動,營造愉快正面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建立固定的睡前作息。
  2. 列出睡前檢查表:針對大一點的孩子,可設計「睡前檢查表」,列出睡前該做的事,供孩子勾選自己已完成的項目,可減少親子爭執,也能滿足孩子「做到了」的成就感。
  3. 提前準備:千萬不要等到規定時間一到才催促孩子去睡覺。全家人要在睡前一小時啟動刷牙、唸故事書等準備工作,以因應許多突發的狀況。

(天下雜誌)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教師檢定納入專技國考 擬修法

  考選部與教育部達成共識,現行由教育部主辦的高中以下教師資格檢定考試,擬納專技國考,改由考選部主辦。教育部正與教師會溝通,希望獲支持推動修法。
  教育部在民國97年間委託清大研究師資培育法修法,當時研究案就建議修法將教師檢定納為專技人員考試。現行教師檢定考試,考生取得教師資格後,再個別到有教師需求的學校參加任用考試。若教師檢定考試納入國考專技人員考試,教師更有專業性地位。

(中央社)

2010年2月24日 星期三

學測成績雙峰現象

  99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出爐,高中老師說,國文和數學科普遍認為偏難,但70級分以上人數比去年多371 人,滿級分較去年增3人,優秀學生競爭更激烈。
  國文科頂標為13級分、前標為12級分,前標以上累計人數占3 成7以上;數學科頂標10級分、前標為8級分,前標以上累計人數也有2成7以上。
  師大附中老師江青釗表示,從今年分數資料來看,有雙峰現象,也就是題目鑑別度高,尤其國文和數學科,但頂尖學生未受影響。師大附中許多拿70級分以上的學生,大部分作文原自認為掌握得很好,成績出來卻和預期的落差很大,特別是自然組學生在此失分不少。
  補教老師劉駿豪表示,成績好的非常好,自然組頂尖科系的競爭更加激烈;社會組學生若數學、自然考高分會非常有利,「今年數學拿高分很吃香,不論哪一類組,數學分數都是關鍵。」
自然組最熱門的科系,如臺大醫學、電機系等總級分會比去年提高;中央、中山、中興、中正等「中」字輩大學要60級分以上;輔大、東吳、淡江、元智等私立大學也要50級分以上,才有機會跨入第1階段門檻。

(中央社)

學測作文 國文最高25.5分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公布99學年度大學學科能力測驗成績,國文、英文科非選擇題引導寫作(作文)部分,國文只有 1人獲最高25.5分、24分以上有136人;英文獲滿分20分有2人。
  國文科引導寫作以「漂流木的獨白」為題,英文科引導寫作則以 4格連環圖畫呈現,最後打上大問號,讓考生自由發揮。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表示,國文作文 1人獲最高25.5分,由2位閱卷老師評分,1位給27分滿分,1位給24分,平均後25.5分仍是最高分。成績單會出現國文非選擇題的級距評定,如「A+」等符號,這是指非選擇題第1、2題的學生程度,並非指非選擇題獲滿分。
  補教老師先前認為「漂流木的獨白」須以第1人稱來寫,並由八八水災時事寫起,一般學生寫來差異性不大;英文作文則是創新題型,最後留白讓學生發揮空間相當大。
  大考中心公布成績後,國文作文最高分25.5分1人(滿分27分),0分1803人;英文作文滿分20分共2人,0分1萬5523人。而98年成績,國文作文最高24分以上80人,0分1362人;英文作文沒有滿分、最高19分以上24人,0分2萬2462人。

(中央社)

開學收心操 各校顯神通

  秉持多年傳統,桃園縣永豐高中附設國中部以考試作為收心操。始業考的範圍不是一般小考,而是整學期或整學年課程內容。國中主任邱國財表示,安排考試,讓學生不會荒廢學業。由於學生程度落差較大,難免出現不想考試的學生乾脆趴在桌上睡覺的情況。邱國財坦承,始業考的收心涵義大於測驗本身,主要希望學生不要放完假就把上學期學到的全部還給老師,只要有一半的學生肯花時間準備,就已足夠。
  永豐高中國文科專任老師曾素珍則以應景的紅包在第一堂課上發給學生,裡面包的不是鈔票,而是籤詩。曾素珍表示,抽籤問卜在現代經常被認為是迷信,但透過上網挑選與學生課業相關的籤詩,讓學生自行抽選,除了傳達祝福外,更代表她對學生的期許。
  台南縣億載國小則讓學生訂定新學習新計劃,校長吳文賢表示,寒假開學後是下學期的到來,老師會藉此提醒學生過完這學期後即將升上一年級,讓學生想想自己可以在這學期完成什麼目標,許下新學習願望。
  台北市溪山國小則安排體育老師帶領學生跑操場、作柔軟操。輔導主任陳柏中表示,這是透過運動活動筋骨,趕走還停在小朋友腦海裡的瞌睡蟲。也進行護眼操,讓假期看太多電視的小朋友儘快恢復平日的視力。
  台北縣白雲國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一將教室內外打掃乾淨。
  全國教師會理師長劉欽旭表示,學校選在開學時安排課程以外的活動,可作為假期與開學兩端之間的連結,讓學生以壓力較小的情況,身心都能接續新學期的學習。各班導師如果能抽出一節課讓學生在校園內自由活動,除了讓學生舒緩緊繃情緒外,也可從旁觀察學生的人際互動,作為安排座位的參考依據。

(台灣立報)

國中小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

  世新大學民國97年10月起承辦教育部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得到來自國中小師長與同學的回饋與鼓勵,結合「傳播領域」與「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教學資源,網羅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中正大學、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台北市傳播發展協會、《台北教育電台》、《台灣立報》等單位共同探索媒體素養的意涵,期盼將媒體素養的種子在校園中播種,透過「教材研編」、「師資培育」、「媒體近用」、「到校服務」、「推廣活動與競賽」及「建構網路平台」等子計畫,灌溉校園中的秧苗。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新一年度計畫即將起跑,將以包含融入教科書中的計畫思考,以及持續擴大的推廣,讓更多師長瞭解媒體素養的重要性與實踐方法,更以「媒體素養教育特色中心」的概念,接受全國國中小與輔導團報名,甄選出8個特色學校或縣市輔導團接受補助,各中心以籌組媒體素養教師工作小組、建立媒體素養學習社群、成果展現等行動:

課程與教材研編
  進行國中小教科書與媒體素養基本能力之接合研究,並修訂去年完成之媒體素養教師參考手冊,編撰包含教案示例、能力指標及教科書接合之教學手冊。舉辦媒體素養融入教科書與教學活動研討會,發表媒體素養融入教學能力指標的建構與統整相關研究,並分享媒體素養融入教學之經驗談。

師資培訓
  規劃更符合現場實作之初階課程,並開設強化媒體素養教學知能與應用的進階課程,採部分線上課程與集中研習方式進行。

到校服務與巡迴講座
  針對現場教學之教師、輔導團等中小學行政人員,於各縣市舉辦50場媒體素養巡迴講座,課程內容著重在建立教師對於媒體素養教育的知識,媒體對於日常生活中的影響,以及如何將相關知識融入教學之中。

特色中心輔導與媒體近用
  配合媒體素養教育特色中心,從軟硬體設備建置到師資培訓課程,全面培養學生、教師、與家長媒體素養教育基本知能,並培養學生學習接近使用媒體,進而主動關懷媒體與個人、家庭與社會間的關係。

活動推廣與競賽
  透過創意影音大賽、教案競賽,鼓勵中小學教師及學生進行媒體參與,並配合廣播媒體、網路媒體、平面媒體與相關單位合作,讓民眾獲知相關活動訊息。

網路平台與電子報
  舉辦師生有獎徵答活動,透過線上的互動式問答增進學生與老師對媒體素養了解程度,開設「教育部國中小媒體素養教育推廣計畫Facebook 粉絲頁」擴張既有之網路社群。

  詳細辦法請參考本計劃推廣時程表及媒體素養教育教學資源網 (http://medialiteracy.tw/)!

(台灣立報)

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救地球 午餐無肉 (彰化)

  彰化縣教育處為減緩地球暖化,學校與縣府衛生局相配合,各國中小學全面推動「週一無肉日搶救北極熊」計畫。
  不過可能引發家長質疑會影響孩子成長,林田富局長強調,根據調查,國內學童營養普遍過剩,更有15%學生過度肥胖,一週只一餐不吃肉,不僅不會讓營養失衡,卻有利孩子健康。
 
(中廣新聞網)

優良導師 與學生搏感情 (台北)

  台灣大學發表新書《15堂椰林必修課》,紀錄15位優良導師與學生互動點滴,從朋友、家人到媒人幾乎無所不包,也透露出台大學生在頂尖光環背後的壓力。
  連續兩屆獲得優良導師獎的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每次和導生們見面的第一句話,一定會問起學生的感情狀況。如果有單身的學生,孫璐西就會穿針引線,幫學生物色合適的對象。
孫璐西表示,感情生活對學生而言相當重要,尤其是接近適婚年齡的研究生。曾有一位女學生因為忙於專心作研究,忽略陪伴男友,導致和交往多年男友分手。剛好另一位孫璐西指導過的碩士班男學生,踏入職場多年後,返校找老師介紹合適對象。巧的是這名男學生大學時期曾和女學生同系,兩人雖有見過幾次面,卻未有緣交往。透過孫璐西的安排,兩人交往後,一旦遇到感情問題,就會找老師擔任愛情顧問。
  另一位優良導師會計系教授林蕙真,年輕時曾在課堂上被學生頂嘴氣哭,後來該名學生中級會計成績不及格,且分數距離補考還有一段差距。林蕙真觀察學生本性聰明,只是不夠用功,破例讓他暑假後有補考機會。補考時學生埋頭苦寫,林蕙真以為是他反省過後認真準備補考,結果發現學生洋洋灑灑寫了一封懺悔信,表示先前不該當面頂撞老師,感謝老師仍然願意給予補考機會,但自己不想矇混過關,願意認真重修這門課程。林蕙真表示,當時自己年紀比其他教授輕,希望自己能像「姊妹」般關心學生生活。林蕙真會將所有導生6人分作一組,和學生吃飯聊天,也經常邀請學生到家中作客,對於外宿鮮少有機會吃到青菜的學生,林蕙真更是親手炒了10幾種青菜。為了一一記住學生的名字,林蕙真使用「安排座位法」。因為有過輔導許多學生的經驗,林蕙真總是可以很快發現學生的問題。例如有次一名女學生連續3周沒有來上課,請同學協助詢問後發現,這名女學生遭遇到感情問題。林蕙真告訴女學生:「如果我是妳的男朋友,看到妳現在的樣子,會覺得把妳甩得很高興。」用激將法讓女學生知道,分手後應該要學會活得更好。林蕙真觀察,考進台大的學生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考上之後就開始玩,玩到課業荒廢也不敢讓家人知道;另一種則是原先在高中都是校內佼佼者,進了台大即使認真唸書,也無法像高中時期風光。林蕙真表示,學生只要在問題尚輕時向她尋求協助,通常就比較容易解決。
  「溝通的基本態度是真的關心。」這是土木工程系教授謝尚賢和學生相處的不二法門。謝尚賢表示,許多老師都非常關心學生,但學生卻很怕老師。當學生遭遇困難時,導師扮演的角色須展現真誠態度,而不是讓學生感覺導師只是因為「導師」身分而必須來作一些事。曾經有某位學生因為接觸宗教團體,認為自己應該留在宗教現場幫助他人而不願回家面對家人和課業。謝尚賢選告訴學生如何站在家長立場,了解家人為何和自己產生爭執。由於土木系導師制度採取選填志願方式,謝尚賢多數的導生都會選擇留下。空閒時期謝尚賢會和導生及助教們一起從事慢速壘球運動。

(台灣立報)

2010年2月22日 星期一

大學甄選免備審資料 減輕負擔

  99年頂尖大學中,有17個系組在甄選第二階段免繳審查資料,教育部表示,過去就有大學系組不用審查資料,希望能減輕學生負擔,讓不公平的比率降到最低。
  第二階段甄試增加筆試的校系也增加。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因為備審資料要準備自傳、參加活動、競賽等內容,對家庭經濟不好、偏遠弱勢學生較不利。雖然免繳書面資料,大學還是會參照高中成績等,不會影響多元選才。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未來教室 滿足數位教學需求

  網路多媒體時代,資策會大力推廣具導入科技化「未來教室」,結合平板電腦、電子白板、無線網路等軟硬體,打造出更多元的學習環境,也讓師生能有更多互動。
  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主任林立傑表示,「未來教室」中每位學生都會有一個觸控式平板電腦,並以互動式電子白板取代傳統黑板,學生們不是排排坐,可以分成小組相互討論,而藉由無線網路老師可以輕鬆掌握各組的情形。『例如老師提出問題,小朋友就會分組討論找出答案,老師透過無線寬頻環境,就會看到每一組小朋友的作業答案,還可以把小朋友電腦上的答案,投射到大白板上跟大家分享。透過這種科技化的教學,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會清楚細緻而且即時。』
  未來教室內的教學可以非常活潑,例如學生在電子白板上可清楚看見油畫名家細膩筆觸,講到天文知識時可在電子 白板上遨遊浩瀚星空。林立傑:『例如核能電廠的安全是大家很關心的議題,那就可以類似美國一樣在網路上建立一個虛擬的核能電廠,讓大家可以進到虛擬的核能電廠中去實際體會。』
  資策會表示,希望透過未來教室的概念與建置,利用資訊媒介分享教學資源,縮短數位落差,以及培養學童自我學習的能力;並協助台灣資訊、教育業者打造教育藍海市場。

(中廣新聞網)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是誰在天空飛 愛亞醞釀11年

  「你作夢的時候會飛嗎?」這是作家愛亞經常問朋友的問題。她的長篇小說《是誰在天空飛》,描寫民國五十年代新竹小鎮故事。幾個具有特異功能的少男少女,在天空飛來飛去,彷彿能藉著飛行超越家庭、學校及現實帶來的壓力。
  愛亞:「我三歲時候就作過這樣的夢,那時感覺很冷、風很大,自己在空中看著小掛子在地上翻滾。我在空中居高臨下喊著:『我的衣服!我的衣服!』」之後這個夢境經常出現,愛亞發現其他人也有同樣經驗。「我大兒子要飛時會先稍息,然後步子邁開,開始飛了。有個朋友只要夢到陷在沙發裡,就表示開始要飛了…」愛亞談起夢中飛行,就像青春少女。她十八歲戀愛,廿歲結婚生子,後來夫婿周亞民罹癌,她全心照顧丈夫九年,也獨力拉拔三個孩子成人,作品卻總給人溫暖撫慰。她說,自己的生活裡一直有意外發生,但也總是在承受別人的好處。「這些事久了會醞釀成好酒。寫文章的時候,我像在喝酒一樣,也許因這個緣故,讓人覺得我的東西很溫暖。」初中時有個女同學放學時常跟她一起回家,對愛亞說自己看過的電影情節,但說得結結巴巴,愛亞便把對方的故事舉一反三、加油添醋,回講給她。這兩三年的交換故事經驗,是她編故事、發揮想像力的開始。
  愛亞婚後除了帶孩子,還全力幫丈夫拍廣告,每天想腳本、出點子,成為寫作的最佳訓練。她不但是家庭主婦,更是幫老公日理萬機的小妹。「有一次我突然在想,我是周太太、周媽媽,但,『我』在哪裡?」愛亞說,不是不願意當周太太、周媽媽,而是要找回自己。她開始提筆,把許多「亂想」寫下來。
  愛亞在民國七十年代陸續發表極短篇,描寫民國四、五十年代的代表作小說《曾經》,被改編成電視劇。二○○九年她獲得吳魯芹散文獎,評審認為她「獨樹一幟、文字有機」。而她作品最大特點正是在真誠溫暖中,充滿著理性與邏輯。
  《是誰在天空飛》寫了十一年,小說的第二部曲即將出版。儘管這不是自傳,但是書中少年面臨的家庭壓力與愛情禁忌,背景雖在五十年代,現在仍引起共鳴。很少人知道愛亞童年過得不愉快,家中管教嚴,在學校面臨同儕壓力。「《是誰在天空飛》就是寫家庭、學校教育的問題。為什麼要讓孩子受到那麼大的傷害?」愛亞說,成年人把生活的壓力發洩在孩子身上,很不公平,她有切膚之痛。不過她喜歡以海明威的名言自嘲:「不快樂的童年,是老天送給文學家跟藝術家的禮物。」

(中時電子報)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弱勢生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不變

  監察院糾正教育部全面補助營養午餐政策;教育部重申,今年9 月前,將檢討民國100年全面營養午餐政策;弱勢學生免費營養午餐政策絕不會改變。
  全面補助營養午餐政策爭議大,家長與教師團體都反對;立法院通過特別預算新台幣29億元為「加強補助國民教育經費」,供縣市政府辦理免費午餐、提升午餐品質及廚房與用水改善等。
  教育部體育司長王俊權重申,民國 100年持續補助經濟弱勢學生,包括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家庭突發因素及經導師家庭訪視認定貧困國中小學生,上課日及寒暑假到校參加活動或課輔的免費營養午餐政策不變。

(中央社)

2010年2月6日 星期六

廖玉蕙︰學測作文題目不好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廖玉蕙批評,今年大學學測作文題目「漂流木的獨白」出得不好,考生很難以第一人稱將心比心,多數寫得大同小異,難拿高分。去年學測作文「逆境」,不少考生寫求學及考試、戀情、親友過世或分離,內容重複性也很高,今年「漂流木的獨白」,前面又有八八風災的引導短文,考生更容易落入既定的框架或窠臼中。
  廖玉蕙也分析,近年學測的作文題目包括「失去」、要學生想像回到過去的「如果當時…」,及用第一人稱「我」寫出生命最後一晚的所思所想、老人日誌,這些題目都預視老人時代的來臨。年輕學子較缺乏人生經歷及體會,未必能夠寫得深刻。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也認為,「漂流木的獨白」較不容易讓學生提出獨特見解及創意,去年學測的「逆境」也讓許多孩子憑空掰出一些情節。過去的作文題目,諸如「失去」、要孩子去寫生命最後一晚的所思所想,對未滿廿歲的孩子而言「太沈重了」!
  補教國文老師唐文指出,過去曾出過「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許多考生都寫鄭豐喜的「汪洋中的一條船」,凸顯的是台灣學生的課外讀物閱讀量、創意不夠。
  建中國文老師林明進表示,過去曾以第一人稱要學生寫出老人日誌,如果改為十八歲少女少男的日誌,應會更貼近學生生活經驗,更能鑑別出作文能力。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