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被校園霸凌搞得灰頭土臉,提出的策略從制定反校園霸凌法草案,到通報機制和教育宣導,連家庭、社工和警政等單位通通被點名,可以說「人人有關聯,個個沒把握」。
行政院指示成立跨部會組織來反霸凌,將外界資源引進學校,第一線的教育人員對防霸凌卻可能有心無力。政治大學教育系專任教授秦夢群說,現在老師的管教權幾乎被剝奪,對霸凌的處理除勸告外,沒有其他方法,但軟性做法對短期制止的效果並不明顯。警政、社福等單位雖可協助霸凌,但都是事後諸葛,要解決根本問題,第一線的老師和學校還是關鍵。霸凌還是得由學校先處理,但應賦予某種程度的管教權,否則教師動輒得咎,束手無策,引進社工師則是長期計畫;行為惡劣的霸凌生,則交由警政單位處理。
霸凌問題由來已久,只是沒有浮上檯面。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授張雪梅說,班級裡有各種學生,一定有不喜歡念書的孩子,他們在學校就像坐牢一樣,如果沒得到老師關愛,父母又不理他們,負面情緒不停累積,可能隨時「點燃霸凌的瓦斯」。防範霸凌或許可從小處做起。許多霸凌學生常因得不到關愛和重視,被當作透明人或邊緣人,誤入歧途;「如果有英雄可以當,誰想當黑道英雄」,如果教師能讓學生感覺到被需要、被關心,或許能減少他們霸凌的動機。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林萬億說,對性格上較衝動、缺乏社會溝通技巧或家庭教育失能的學生,還是要由學校進行預防教育,如果能重視學生的問題、盡早協助,才能從小處預防。社工的引進還是有一定功效,對解決中輟生、校園暴力有一定效果,還可協助處理心理衛生、濫用藥物、性侵害、人際關係等問題。
(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