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語文課可分享愛國文章,也可以用王建民、曾雅妮等為國爭光的典範來激勵人心,音樂課可教唱愛國歌曲,都比多唱國歌更有效果。
台北縣新店雙城國小劉同學說,朝會時會唱國歌,但要跟著大家唱他才會唱;台北市大龍國小王同學說,音樂課也有教唱,但老師沒解釋意思,有些歌詞例如「咨爾多士」或「夙夜匪懈」,根本不懂是什麼意思。
淡水國小校長張榮輝指出,現在學生對國家概念薄弱,但除了唱國歌,也要讓學生了解國歌的意義、國家的由來。
全教會理事長劉欽旭表示,政治人物天天在吵誰愛國誰出賣台灣,有礙愛國教育推行,多教學生珍惜與疼愛台灣土地與人民,更直接有效。
政大歷史系教授薛化元表示,愛國教育更重要的是內心的認同,升國旗、唱國歌只是象徵和形式,教育部要學生多唱國歌,卻遇到中國人就撤國旗,讓學生很混淆。
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表示,九年一貫課程中沒有愛國教育是很奇怪的事情。 大陸團來台參訪,屢屢發生撤國旗和國父遺像爭議,教育部長吳清基強調,「愛國教育」不分藍綠,不能因大陸人士來台就失去對國家的認同。他主張中小學朝會應恢復唱國歌、升國旗。
台師大前校長劉真被稱為「台灣師範教育之父」,吳清基以德國哲學家費希特的《告德意志同胞書》作例證,當年柏林被拿破崙佔領,費希特挺身而出,激發德國人的愛國心,也使德國邁向強國之列。
吳清基說,台灣人到國外求學,聽到國歌、看到國旗無不掉淚,但在自己的國家,卻不敢站出來愛國。愛自己的國家並不可恥、也不必退卻,「覆巢之下無完卵,國家都沒有了,還有存在的空間嗎?」學生看到國旗、聽到國歌要有肅然起敬的心,這很重要,現在卻被忽略了。陸生來台後更要重視,絕對不能拆國旗或國父遺像;教育部已多次行文給學校,即使大陸體育文化團體來訪,也不能發生類似情事。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表示,解嚴後就沒有嚴格規定中小學唱國歌、升國旗,各校有權自訂措施,教育部也沒有統計各校的實施狀況。不過一般中小學仍有朝會升旗的習慣,只是已很少向國旗、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
(自由時報.中時電子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