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產學脫節 失業、缺工並存
全國產業發展會議吵得鬧烘烘,國內面臨產學脫節、基層製造業人力缺乏的結構性問題,是會中極少數的共識。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直言,我國基層人力欠缺、技術藍領人才不足、就業機會不足,加上人才培育機制與業界需求無法對接等因素,將造成失業率高、卻又缺工的失衡現象。
就產業面而言,部分勞工原有技能無法因應市場需求。20至39歲成為長期性失業人口的比重持續提升,失業時間超過53週的比重在2008年後皆超過整體青壯年失業人口的6成。包含專科、大學以上的高教育程度者,不僅成為失業主流,在長期性失業人口的比重亦逐年提升,2011年的比重已從2009年的41.75%提升至42.99%,成為失業族群的大宗。
立法院預算中心「201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說明國內產學失衡在於大學教育由菁英教育轉為普及教育,學歷普遍提高,平均素質卻下降。教育主管機關並未針對未來產業的變動特性建立彈性的人才培育與養成教育,校園授課也沒有根據產業與社會需求趨勢調整,並協助學校的研發成果快速流入產業,導致產學嚴重脫鉤。且由於專科及技術學院改制成科技大學,也造成技職教育沒落及實務人才不足。
經濟部次長坦言,國內製造業存有勞力供需問題,中小型工廠在找人上非常難,因大型製造業也都有缺工問題,中小型製造業還得用薪資與福利競爭。
針對青年失業率高於其他族群,以及基層勞工不足的問題,勞委會主委潘世偉則表示,政府將提出活化青年就業政策,提供產學訓合作訓練,包括補助大專校院辦理就業學程計畫、雙軌訓練旗艦計畫、產學訓合作訓練、青年就業旗艦計畫,希望能減少學用落差,一方面可緩和企業缺工問題,另一方面則可降低青年失業率。
勞委會、經濟部與教育部已經就技職體系的產學合作議題開過多次會議。目前針對技職院校所處的地區,盼該區域的產業聚落能提供訓練課程與機會,讓技職體系學生能在畢業後直接與產業需求對接。目前針對高職學生的部分並不樂觀,因為高職學生的父母親多半不希望子女在畢業完就進入職場,而希望能繼續升學,社會觀念一時難以改變。
國民黨立委說明,台灣是淺碟型經濟,受全球化影響甚深。長期以來政府只重視新興、高科技產業,卻未同時進行未來整體產業所需的人力評估,教育政策也未與之連動,導致在全球經濟實力消長的客觀環境變動下,以及國內面臨老年化與少子化之際,無法抓到產業發展應有的方向。未來全球經濟循環會更快、產業發展亦會更多元。面對產業、教育與社會價值三個層面,政府若還是無法全面性提升應變與規劃能力、用宏觀角度擬訂整體政策,仍狹隘的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面對問題,甚至錯用「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的政策解決問題,「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永遠被問題追著打。」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