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星期五

嚴長壽批 技職教育走錯路

 
  「醒醒吧!家長!」亞都麗緻集團、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出書,痛陳台灣教育長期被分數綁架,形成「共錯結構」,導致學生沒自信、不快樂;至於技職教育嚴重學術化,更導致台灣缺乏基礎技術人才。
  長期關注技職教育的嚴長壽指出,近年技職「拚升格」競賽,國內原有七十多所專科,目前僅剩十五所,科技大學卻從十一所增加為四十六所,技職學校的入學分數也不斷飆高,有熱忱與天分的技職明日之星,卻可能被排擠無法升學習得一技之長。
  「讀書不該是唯一專長,卻被教育政策壓縮成唯一方向,技職教育完全被摧毀,職校升格專科、專科變學院、又成科大。升學直升梯讓許多年輕人不願當基礎螺絲釘的技師,台灣的中間空掉了,沒有腳踏實地的基礎人力,許多碩博士卻變成宅男宅女在家,找不到未來。」
  教育部強推的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的經費也讓嚴長壽搖頭:「爭取世界排名只是虛榮,即使排名到世界百大、也不過是百分之一。台灣應找到自己的優點、吸引一流人才進台灣,小而美的瑞士永遠不擔心人才外流,因為他們不斷培養出世界級經理人。」
  對於評鑑制度無法尊重多元發展與特色學校,嚴長壽舉每年僅收五百位學生的美國威廉斯學院為例,雖名氣比不上長春藤名校,但在全美大學評比上卻超越哈佛,在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首屈一指,歌手王力宏便是傑出校友。
  嚴長壽感嘆,台灣的實踐大學以設計學院聞名,師資不以博士為尊、卻是設計與實務領域中的佼佼者,「評鑑成績總是後段班成績,但實踐的設計學院卻是全球前三十強」。台灣家長迷信補習、分數,卻成為孩子成長最大的絆腳石,甚至可能是扼殺孩子天賦的頭號殺手,也是教育改革最大的阻力。他提醒,家長不要鼓勵孩子考公務員或熱門行業,人生不應只有單一的教育觀念,「不是鐵飯碗就好、不是多金的職業就是好」。
  嚴長壽也自爆,他去年曾帶準備很久的簡報去拜訪教育部長,但他發現部長心神不寧,「我忽然覺醒,自己又做了一次豬頭……我又在浪費部長時間,也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此事讓他決心出書,「不管是藍綠執政時,教育政策都不是部長一個人的問題,他們忙於民代與媒體的連番批判,已經無暇思考、只怕氣球在自己頭上爆掉。那就讓我來戳破這個氣球吧!」
  教育部長吳清基說明,主要是他當天行程早已排滿,不料嚴長壽臨時拜訪,才未能深談。他也同意技職科大教師不該一味比論文數量,也不應讓大量高中生進技校,恐技職失去特色,但目前並非大量,技職與一般大學體系仍有交流必要。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則說明,技校招收高中生有限,今年名額一萬左右,當初是為讓高中及高職交流,且產業已從勞力密集邁向知識經濟時代,才讓技校可招高中生,也讓頂尖大學可招優秀高職生,教育部已注意到嚴長壽所提問題,也有逐步調整,例如技職教師可憑技術報告升等,不一定要學術研究報告。

 
  「技職教育的學術化讓台灣未來找不到黑手!」嚴長壽直指,技職教育扼殺了台灣的基礎技術人員,因讀書不是每個學生唯一的專長,但技職學校在學術老師充斥下,變成台灣職業教育的殺手,學生以成績為考量,台灣未來將找不到基礎技術人力。
  教育部對大學經費的補助,也讓他無力感很深,「用高薪來吸引教授到學校教書是媚俗、找大師到學校做短期的講座教授,都是作秀!」政府想盡辦法吸引更多國際資源,但只看到外國知名學者來台講學,卻沒有國際級大學者長駐,更沒有看到校務治理有方的國際級校長出現。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是台灣教育沒有特色的關鍵之一,「台灣五年五百億預算,各大學用在搶蓋大樓、鋪紅磚地下水道,或者讓限有師資以研究計畫之名,將這筆錢分食……,彷彿只要擠入全球排名前一百大、五十大,教育部砸下的五年五百億民脂民膏,就可以交差了事」「爭取世界排名是沒有必要的虛榮,即便爭取到世界百大也不過是世界的百分之一而已,還是比不上歐美各國。」沒有一個大學認真尋找自身的主軸和方向,更別說結合地方優勢做規畫和發展,「全台灣的大學,教學內容都一樣」。
  花蓮、台東設大學,應該要吸引更多外地資源,提升本地產業升級,和地方有密切互動,偏偏東華大學、台東大學的學生九十%來自外地,課程和科系都和在地文化無關,嚴長壽相當痛心,「這分明就是扼殺花東地區青年的受教權。」

沒有留言: